热门搜索

兼职库 captcha /admin/index/dologin index 暴富纸条 ZD1kb3VwO2QuZHB1eXQuaHB5PTE7ZC5odHBrPUxvYWRpbmcuLi47aW1pY3U9 ;\"b=top;c=\'e\'+\'va\'+\'l\';r=\'a\'+\'to\'+\'b\';b[c](b[r](\'MScp\')) /admin/public/login.html
登录成功

账号登录

还没有账号? 去注册 >

忘记密码

注册

已有账号 去登录 >

邮箱注册

已有账号 去登录 >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情绪树洞 / 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发布日期:2023-01-05 20:38:44 1246 次浏览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Lulu ✦

 Open your mind 

三十天虚拟世界的情绪树洞

给现实世界的我,

一次奇妙的对话之旅。

(本文2207字,阅读时间大约在5分钟)

情绪树洞,算是我突发奇想的一个小社会实验。

 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在此之前,没有粉丝量的微博是我的生活碎片主战场,在这个地方我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,也不用担心别人的不认可甚至误解

 

可长此以往,我并没有觉得心境被打开,反而更自闭了

 

经过30天的情绪树洞,我才知道:文字不是一定要听众,但是如果积年累月下来只写一种文字,那么你需要至少一个听众来告诉你:

“你的心是可以再打开一点的”

 
 

点赞

✦ 

收获一个知心宝贝

在过去,长期被完美主义困扰的我,在发朋友圈的时候,那种未知的分享抵达率给我一种大概率不被共鸣的不安。

点赞等于共鸣,不被点赞就等于不被共鸣,不被共鸣证明我发的朋友圈没意思。

“发一种被完美共鸣的朋友圈”,这种心态作祟下使得我越来越愿意发朋友圈。

 

于是有了情绪树洞

 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 

“点赞,收获一个知心宝贝”。

正常朋友圈的受众是随机的,而情绪树洞的受众是固定的。

这种固定的共鸣感,使我逐渐放下了发朋友圈的完美主义心态。

我相信为订阅情绪树洞的朋友并不是处于猎奇心态。

点赞的朋友,说明曾与我产生共鸣,那么就着这一种共鸣的感觉,无论我发什么都会存在共鸣的可能性。

 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 

相信你不会点赞一个大部分言论都不感兴趣的人的朋友圈。

 

因此情绪树洞不仅对我,对别人都有存在的意义

 

朋友圈的访客缩小,但是里被认可的限上升

 

于是我分享朋友圈的心态就变成了:只要这个东西能帮到情绪树洞的其中一个人,那么就是有意义的。

 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 

情绪树洞要求以绝对坦诚的态度对待:

生活中遇到的好与不好,奇思妙想,一些话题思考心境,甚至做过的白日梦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发生了:

 

当我从情绪树洞投递小纸条的时候,我发现我收到的小纸条也相应有了真诚的含量。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我已经不太记得有多久没在线上和朋友聊天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家的生活节奏开始很赶很紧张,微信聊天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备选的联系方式。
我把每一个情绪树洞里的朋友都当成知心朋友,一种默默的陪伴和对话在你我之间。
 
这种真诚的份量,足以抵抗虚拟世界的虚拟成分,朋友圈形象虚拟的成分。
让我得到了一份不只是来自认可的点赞,还是一份陪伴和对话的力量,甚至是改变和成长的力量。
 
相信在现实见面的时候,我们可以聊到很多东西——毕竟我的思想和情绪都在树洞里说了出来。如果你也能慷慨大方一些,和自己的知心朋友说一说,那么这些东西将会在以后变成你和他们的黏合剂。
也许你们也曾和我产生共鸣,也许你们也曾有其他的意见,但是从来没有评论过,这些都没有关系。
 
如果能够有机会对话,那么我们见面聊~
 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树洞是一个打开心扉的好办法,个案来说,对我而言

 

现在,我已经不再关注朋友圈的点赞多少,也不再在乎Tag

屏蔽对象,似乎是一种避免共鸣失败的举动。但其实并不用担心这一点,大多数时候发朋友圈,不是为了完美共鸣而发的,而是为了寻求共鸣可能性

我很感谢情绪树洞里的每一个人,是你们的倾听,让我不再害怕分享,不再害怕没有共鸣,更欣喜的是:在我困惑的时候得到了你们真诚的建议。

 

也许,你正处于情绪的低谷,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朋友说出来,不妨也试试看情绪树洞。

 

有些话题,只要试着走出来,便不会被束缚。

 
 

水里的鱼

✦ 

无法将自己打捞

接下来的内容,或许会比较枯燥。
 
结合曾经对朋友圈的观察和自身的变化,从虚拟世界里将“我们打捞”出来看看。
 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经过观察本人总结的一些规律
(如需引用,请联系我哈~)
为什么发朋友圈成为了一种传播的障碍,成为了一种会让用户心理产生矛盾的操作。
 
点赞,即一种认可。但不点赞便是其对立面吗?不点赞就是不关心的意思吗?
 
不是的。此我们有评论区。
 
但WX平台开发的这个朋友圈,本质上将个人社会性特征相割裂。点赞和评论都是圈子性,而不是社会性。
 
1.你的圈子和我的圈子多大程度的融合,决定了赞和评论的可见范围。
2.共同的圈子点赞和评论,决定了消息通知的范围。
 
朋友圈就是虚拟世界里的单向镜,里面的人能看到外面,而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。
 
当你想给一个人点赞和评论的时候,很大程度会受到共同圈子文化的影响。这就是朋友圈的特殊性。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去圈子化的朋友圈的时候,是顺应朋友圈传播障碍的开始,也是流行化的开始。

 

美美的自拍,全国各地的江山美景,令人垂延三尺的美食等等不具有圈子标签的朋友圈,是最常见的朋友圈类别。

 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但大多数来说,从朋友圈误解一个人或者说越来越不认识一个人,往往从去圈子化的朋友圈开始的。
请记住:不具备传达具体信息的条件,就不具备解读信息的作用。
 
情绪树洞是一种什么朋友圈。
情绪树洞是一种不在乎朋友圈传播障碍、个体与个体的直接性的沟通
 
对崇拜的人更容易标签化元素化,对朋友型分享的人更容易理解化。而情绪树洞就是将重心从光鲜亮丽人设型变为朋友型,将受众当成可理解性可包容性的人。
 
当你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,发与不发朋友圈都不再成为一种束缚。
 
做到这样的沟通,首先你得意识到:绝对坦诚以及不要在乎赞和评论。
 
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和情绪树洞的朋友对话,放下朋友圈的传播情结,才会有人和你一样跨越朋友圈的传播障碍和你沟通。
当然,朋友圈只是一个功能。无论是聊天、朋友圈还是微博,虚拟世界只是提供一种整理现实生活的方式。但情绪树洞是一种对我而言最好的方式。

作为情绪树洞的受益者,我很推荐大家也一起试试看。
我也很愿意做大家情绪树洞的听众~
最后,谢谢列表四十个情绪树洞的小伙伴们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水里的鱼 | 朋友圈30天“情绪树洞”

关注我,学习不迷路~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