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
还没有账号? 去注册 >
忘记密码
已有账号 去登录 >
Lulu ✦ Open your mind 三十天虚拟世界的情绪树洞, 给现实世界的我, 一次奇妙的对话之旅。
Lulu ✦
Open your mind
三十天虚拟世界的情绪树洞,
给现实世界的我,
一次奇妙的对话之旅。
(本文2207字,阅读时间大约在5分钟)
情绪树洞,算是我突发奇想的一个小社会实验。
在此之前,没有粉丝量的微博是我的生活碎片主战场,在这个地方我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,也不用担心别人的不认可甚至误解。
可长此以往,我并没有觉得心境被打开,反而更自闭了。
经过30天的情绪树洞,我才知道:文字不是一定要听众,但是如果积年累月下来只写一种文字,那么你需要至少一个听众来告诉你:
“你的心是可以再打开一点的”。
点赞
✦
收获一个知心宝贝
在过去,长期被完美主义困扰的我,在发朋友圈的时候,那种未知的分享抵达率给我一种大概率不被共鸣的不安。
点赞等于共鸣,不被点赞就等于不被共鸣,不被共鸣证明我发的朋友圈没意思。
“发一种被完美共鸣的朋友圈”,这种心态作祟下使得我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。
于是有了情绪树洞。
“点赞,收获一个知心宝贝”。
正常朋友圈的受众是随机的,而情绪树洞的受众是固定的。
这种固定的共鸣感,使我逐渐放下了发朋友圈的完美主义心态。
我相信为订阅情绪树洞的朋友并不是处于猎奇心态。
点赞的朋友,说明曾与我产生共鸣,那么就着这一种共鸣的感觉,无论我发什么都会存在共鸣的可能性。
相信你不会点赞一个大部分言论都不感兴趣的人的朋友圈。
因此情绪树洞不仅对我,对别人都有存在的意义。
朋友圈的访客缩小,但是心里被认可的限度上升了
于是我分享朋友圈的心态就变成了:只要这个东西能帮到情绪树洞的其中一个人,那么就是有意义的。
情绪树洞要求以绝对坦诚的态度对待:
生活中遇到的好与不好,奇思妙想,一些话题思考心境,甚至做过的白日梦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发生了:
当我从情绪树洞投递小纸条的时候,我发现我收到的小纸条也相应有了真诚的含量。
我已经不太记得有多久没在线上和朋友聊天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家的生活节奏开始很赶很紧张,微信聊天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备选的联系方式。 当我把每一个情绪树洞里的朋友都当成知心朋友,一种默默的陪伴和对话在你我之间。 这种真诚的份量,足以抵抗虚拟世界的虚拟成分,朋友圈形象虚拟的成分。 让我得到了一份不只是来自认可的点赞,还是一份陪伴和对话的力量,甚至是改变和成长的力量。 相信在现实见面的时候,我们可以聊到很多东西——毕竟我的思想和情绪都在树洞里说了出来。如果你也能慷慨大方一些,和自己的知心朋友说一说,那么这些东西将会在以后变成你和他们的黏合剂。 也许你们也曾和我产生共鸣,也许你们也曾有其他的意见,但是从来没有评论过,这些都没有关系。 如果能够有机会对话,那么我们见面聊~
情绪树洞是一个打开心扉的好办法,个案来说,对我而言。
现在,我已经不再关注朋友圈的点赞多少,也不再在乎Tag。
屏蔽对象,似乎是一种避免共鸣失败的举动。但其实并不用担心这一点,大多数时候发朋友圈,不是为了完美共鸣而发的,而是为了寻求共鸣可能性。
我很感谢情绪树洞里的每一个人,是你们的倾听,让我不再害怕分享,不再害怕没有共鸣,更欣喜的是:在我困惑的时候得到了你们真诚的建议。
也许,你正处于情绪的低谷,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朋友说出来,不妨也试试看情绪树洞。
有些话题,只要试着走出来,便不会被束缚。
水里的鱼
无法将自己打捞
发去圈子化的朋友圈的时候,是顺应朋友圈传播障碍的开始,也是流行化的开始。
美美的自拍,全国各地的江山美景,令人垂延三尺的美食等等不具有圈子标签的朋友圈,是最常见的朋友圈类别。
关注我,学习不迷路~
文章评论